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躍變,騰飛,上品堂打造中國海參第一品牌

 

CCTV.com  2013年01月15日 15:0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上品堂官網  

  進入上品堂VIP品牌俱樂部>>> >>>

  吳娓婷/文

  “當行業有領導品牌,海參價格就會開始提升。” 大連上品堂海洋生物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劉旭升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説。事實上,上品堂有15年從事海參産品研發銷售的經驗,劉旭升對這個行業的觀察和思考也長達15年。他越來越清晰地認定海參升值潛力巨大,而且,他決心自己來做中國海參領導品牌的企業。

  在其它海參企業同時經營多個滋補品的時候,劉旭升下決心把企業的“副品牌”全都砍掉,專注做海參産品。他看到,作為國內三大滋補品類之一的海參,價值及市場價格長期被低估。這是因為海參行業沒有標桿企業,業內競爭處在競爭的初級階段,也就是靠比拼低價爭奪市場份額的階段。

  上品堂知道,要成為領導品牌必須比同行下更多苦工,傾注更多心血。為此,從去年開始上品堂就加大研發力度,開發出差異化産品“原味海參”,作為下一輪攻佔市場的拳頭産品。同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到改進産品工藝中,全面提升産品品質。劉旭升相信,只有産品品質贏得消費者青睞,品類在市場中引人注目,海參行業才能脫離價格戰的初級競爭階段,才能實現與其價值相稱的市場價格。

  修煉“內功”之餘,上品堂在“線上”積極投入廣告,“線下”積極籌備開店。根據劉旭升的想法,在品牌告知覆蓋到的地方,就會有店面支撐銷售。

  在一系列舉動下,上品堂今年以來成績亮麗。實現銷售額五個多億,九月份前的增長率是35%,十月份後增長超過50%。並且,最大的增長會出現在春節。

  目前海參的市場份額達到500億,預計2016年,中國海參市場份額將達到1500億。劉旭升告訴本報,他給自己三年時間,做成大連海參的標桿企業。

  專注海參 品質與品牌雙重發力

  經濟觀察報:上品堂今年集中在海參産品發力,是基於哪些因素的考慮?

  劉旭升:上品堂現在專注做海參。以前我們也有幾個副品牌,還做了全國網絡佈局,後來發現這樣做是錯誤的。第一企業精力有限,第二品牌形象在消費者心目中也不清晰,所以就決定砍掉,然後全部聚焦在大連海參。

  上品堂做海參已經有15年時間,從實力、經驗來講,完全有能力把海參産品做大做強。再加上集中精力做好品質、打造品牌的決心,我相信上品堂能夠成長為大連海參的領導品牌。提到大連海參企業,消費者就想到上品堂,這是我們的目標。

  經濟觀察報:整個海參行業狀況如何?這個市場具備增長潛力嗎?

  劉旭升:我們經過大量調研,海參市場潛力還是巨大的。海參是滋補品三大類(蟲草、燕窩、海參)之一,目前海參的市場份額達到500億,蟲草的還不到200億。但是蟲草五年內漲價10倍,海參的價格10年才漲兩倍。由此可見,海參已經成為滋補品市場中最大的品類,而價格還有很大的升值空間。預計2016年,中國海參市場份額將達到1500億。當海參行業出現領導品牌,價格就會開始提升。

  經濟觀察報:今年,上品堂為打造海參第一品牌做了哪些努力?

  劉旭升:上品堂等於大連海參,這就是我們宣傳想要達到的目的。我們與央視合作,投放廣告,明年在央視的廣告投入是1.2億。目前,上品堂也是唯一中超球隊指定海參品牌。

  之所以贊助中超球隊,是想把海參跟健康聯絡得更緊密。現在人們選擇食品越來越重視健康因素。20年前,人們考慮“衣食住行”,品牌定位也是關於溫飽。未來的中國,五年之後,健康是生活的主旋律,那時品牌的定位就要考慮衣穿住行健,未來的品牌要健康。

  經濟觀察報:除了宣傳攻勢,上品堂店面進行了擴張?請問上品堂有哪些開店策略?

  劉旭升:上品堂一方面集中宣傳攻勢,在消費者中建立品牌認知,同時也在密集地開張店舖,拉動銷售。做到在宣傳覆蓋到的情況下店舖同步開張。

  今年上半年,上品堂開店20來家,下半年40 多家,總共60多家。步驟一般是先在商超做專櫃,等市場成熟了再開店。開店策略是這樣的:現階段,大連北京做直營,其他地區通過經銷商佈局,同時在廣州、上海、北京、瀋陽、大連等重點區域設立分公司。産品定位高端,渠道包括專賣店和高端專櫃。專賣店到目前有450多家,春節後增加到500家左右。

  店舖當前集中在東北、華北和華東市場。華南市場以及其他市場正在佈局規劃中。

  經濟觀察報從上品堂集中在海參産品發力以來,業績取得了怎樣的增長?

  劉旭升:經過努力,上品堂的品牌效應初步凸顯。去年銷售額不到三個億,今年五個多億,最大量的銷售會在春節。今年九月份前的增長是35%,十月份到現在的增長超過50%,最大的增長會出現在1月。當然,增量大是因為基數偏小,上品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持續創新 三年爭創海參第一品牌

  經濟觀察報上品堂的海參是怎樣出品的?

  劉旭升:上品堂認為海參品質至關重要。目前擁有10萬畝專屬海參採捕海域,所有海參是天然生長的。上品堂採捕率只有10%,品質有保證。産品主要是幹海參和即食海參。幹海參是用現代冷風乾燥技術製成,品質好。即食海參是2003年上品堂開發的一款差異化産品。上品堂是即食海參的首創者。即食海參推出後,引領了行業的發展,使之成為了一個適合全國推廣的標準化産品,從此海參行業進入了連鎖運營時代。

  經濟觀察報:上品堂對海參産品的發展趨勢有哪些判斷?

  劉旭升:在産品方面,市場發生著變化,即食海參雖然解決方便性,但口感不好,所以今年上品堂又做了産品創新,開發了原味海參。主要是最大化的保留了海參的口感和營養成分,是即食海參的換代産品。在上品堂,幹海參和即食海參共佔80%,是主流産品。我們預期原味海參會很快成為第一大品類。

  經濟觀察報:上品堂是注重研發創新的企業,投入多長時間來做原味海參的開發?

  劉旭升:從最初的想法到反復的研究實驗,直至最後成功研發,原味海參歷時9年時間。我們有自己的研發團隊,並且跟兩所學校合作。養殖採捕領域跟海洋大學合作,加工領域是和大連工業大學合作。

  經濟觀察報:您曾説海參行業的競爭處在初級階段,怎麼理解?

  劉旭升:目前海參行業沒有競爭,靠打價格戰不叫競爭。競爭是不斷創新、拓展,促進行業前進的。我從來沒想過對手,我更關注的是消費者角度的需求,把産品做好。現在海參行業沒有標桿企業。面對品目繁多的消費禮盒,消費者只有“價格”和“産地”這兩個判斷標準,這是競爭的初級階段。競爭要往上走,就要靠品質、品牌。

  經濟觀察報:你覺得上品堂多久可以做到第一品牌?

  劉旭升:現在初級的競爭階段比的還是品質。上品堂今年在品質、工藝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企業會先把海參滋補食療的概念傳播出去,成為標桿、打出品牌後,再聚焦高級細分市場。

  目前上品堂已經佔據了海參行業領導品牌,並努力在未來三年之內將上品堂打造成海參行業第一品牌。

責編:王燕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