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品味——文化成就張裕新傳奇

 

CCTV.com  2011年09月18日 15:0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CNTV  

  導語:

  穿越110個歲月,張裕在最近10年中達到行業頂端,2010年,其銷售收入比國內同行二、三名的總和還多,利潤更是後兩者總和的四倍。

  ——是什麼激活了這個老品牌,以致如此“一騎絕塵”?

  但這並不是張裕的巔峰。面對國外同行的大舉“入侵”,張裕與狼共舞,“引進來,走出去”,意欲在未來五年內全面提升,衝擊世界葡萄酒行業前三強!

  背依和緩起伏的逶迤群山,毗傍900公里的綿長海岸。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蒼翠蔥鬱漫生機,秋則果林滿馥鬱。年均2698.4小時的日照、 11.8℃的氣溫以及651.9毫米的降水孕育了糖分、酸度和香氣俱佳的釀酒葡萄品種。

  這裡,是東經120,北緯37,中國煙臺。

  神奇的北緯37,既造就了譽滿全球的葡萄酒城法國波爾多,也孕育出了中國國際葡萄酒城煙臺。中國現存最早的葡萄酒企業張裕,就誕生在這裡。1892年,愛國華人張弼士以 “實業興邦”為旨在煙臺創辦“張裕釀酒公司”。一百多年後,這個公司已經發展成為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葡萄酒生産經營企業。

  小小的煙臺早已承載不下張裕的擴張。除了在國內六大優質釀酒葡萄産區圈下業內最多的25萬畝種植基地,張裕還把經營版圖延伸向國際——銷售網絡接通了歐洲的連鎖體系,在酒莊聯盟中把品牌旗幟插進了歐洲知名的葡萄酒莊園;甚至在張裕的董事會上,也有國外專業的智力資源參與。

  人均不到1升的消費量,和13億人口的巨大市場消費基數,一直在無限放大著中國葡萄酒市場的誘惑。自2003年以來,中國葡萄酒市場的快速增長撬動了煙臺、寧夏、沙城等與波爾多同一緯度的多個葡萄産區。光是在煙臺,匯聚的葡萄酒企業達到100多家,包括長城、王朝、威龍等知名企業。除張裕外,長城等本土品牌也開始了大規模的葡萄基地圈地戰。

  瞄準中國市場的世界葡萄酒巨頭們也已紛紛加強攻勢。自2006年以來,我國進口葡萄酒量明顯增加,2010年葡萄酒進口量28.34萬千升,相比2006年增長147.3%,年均增長25.4%。

  在這場世界範圍內的中國葡萄酒市場爭奪戰早已狼煙四起。張裕,這個傳承百年、幾度沉浮的中國本土葡萄酒第一品牌,作為行業領袖被推上了這場鏖戰的風口浪尖。

  110多年的企業歷史,50多億的年銷售額,濃縮著張裕公司的坎坷與成長,這個老品牌如何以“圭頓之貽謀”造就了這愈發昌裕的“品重醴泉”?

  外,受酒業巨擘的進入;內,有長城龍徽的競爭。百年陳釀,在民族與國際、傳承與創新、利益與責任的矛盾中究竟如何抉擇?

  鏈結:

  圭頓貽謀:張學良給張裕題寫的題詞,以春秋戰國時期的大賈巨富白圭、猗頓作比,讚譽張裕經營有方。圭頓是白圭、猗頓的並稱,兩人都是春秋戰國時的大富商,經營有方;貽:遺留、饋贈;謀:計謀,打算。出自《尚書•五子之歌》。

  品重醴泉:孫中山給張裕題寫的題詞,讚譽張裕:“中國商業失敗,不止煙臺一埠,凡屬通商口岸,利權外溢,到處皆然。為今之計,欲商業興旺,必從製造業下手,如本埠張裕公司,設一大造酒場,製造葡萄酒,其工業不亞於法國之大廠,將來必可獲利,又如玻璃公司亦然。張君以一人之力,而能成此偉業,可謂中國製造業之進步。”

  傳承與革新  

  百年傳承遭遇體製革新

  歷史積澱,是品牌傳播、生存、發展中的重要背書與財富。

  對於張裕來説,李鴻章親批的營業執照;翁同和題寫的廠名;孫中山為鼓勵題贈的“品重醴泉”;30年代註冊的解百納商標;歷經百年仍無滲漏的大酒窖;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四枚金獎;首批“中華老字號”……正是這些積澱與百年傳承,造就了張裕的獨特優勢與品牌根基,成就了張裕中國葡萄酒第一民族品牌與“國家名片”的美譽。

  1956年,毛澤東閱讀了《煙臺張裕葡萄釀酒公司生産情況報告》後指示,“要大力發展葡萄酒和葡萄酒生産,讓人民多喝一點葡萄酒”

  鏈結:金字招牌

  張裕公司的創始人張弼士在國內外摸爬滾打多年,練就一雙慧眼,在有幸得到慈禧太后召見時,張弼士趁機獻上30萬兩白銀,此事在朝野上下引起不小震動。張弼士此後做事一帆風順,不僅得到了封賞,而且在宮內得了人緣。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當時名滿天下,人品學問高人一籌,書法又精到。張弼士動了請他題寫廠名的念頭,以翁同龢的洞明練達,當然知道張弼士非等閒之輩,樂得送個人情,當下大筆一揮,樸茂凝重、氣韻天成的“張裕釀酒公司”招牌寫就。

  6個大字鐫刻貼金鑲嵌在公司大門上方,透著不同凡俗的富貴大方氣象,既抬高了張裕的身份,也使過往行人多了一份談資。

1/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