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業的“道德經”——雨潤的品質工程

 

CCTV.com  2011年09月16日 18:1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CNTV  

  導語:

  你吃什麼牌子的肉?

  只有不到15%的中國人能夠回答出來。15%,這就是中國肉類行業的品牌集中度。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食品消費市場,同時,食品又是最為分散、粗放的産業。在這個國度裏,食品企業將大有作為。

  對雨潤來説,讓更多的人知道自己是必要的,但這之前,他們需要為自己的口碑奠定堅實的基礎,他們需要確認自己足夠善良,足夠用心,足夠負責。

  她很低調。當她歷經十幾年發展,成長為一個擁有幾萬名員工、分公司遍佈全國、産品銷售額排名全國同行數一數二的企業時,大部分中國老百姓還從來沒有聽説過這個名字。

  她很苛刻。工人每天進廠房都要按六個步驟洗手,管理“真經”長達16萬字共49項制度,生産標準必須高於國家標準千百倍。

  她很溫馨。總裁自稱“小祝”,時常端著盤子與員工一起吃飯,管理幹部以公司為家。她幫助農民增收致富幾十個億,慈善投入更是數不勝數。

  她很無情。為了確保産品質量,生産中出現問題決不放過責任來源。一旦發現質量方面的任何瑕疵,不管價值如何,絕不流入市場。

  這些看似充滿矛盾的詞彙,卻完美的糅合成一個名字“雨潤”。這個幾年前還鮮為人知的品牌,如今聞名大江南北。從尋常百姓的餐桌上,我們看到雨潤;從千百家超市的冷櫃中,我們看到雨潤;從各大城市的賓館宴會上,我們看到雨潤。在經歷18年的飛躍式發展後,她榮登《2010胡潤中國品牌榜》第35位,成為中國肉製品行業的翹楚。

  很多人想知道雨潤能有今天的成功,靠的是什麼?她的總裁説,是因為我們很努力;她的經理説,是因為我們很團結;她的員工説,是因為我們管理很嚴格。這些固然是雨潤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雨潤在創立之初就提出且始終堅守踐行的“食品工業是道德工業”,無疑才是其成功最好的詮釋。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零售行業的品牌樹立具有代表性。 睿智的廣告投放策略固然是品牌增長的關鍵因素,但是穩定可靠的質量更是品牌常青的基石,對市場的道德感與責任感需要滲透到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不僅要深入渠道、更要深入民心。對品質18年的執著,支撐著雨潤以它“真誠如雨,滋潤萬家”的獨特理念,成為食品行業最具備社會責任感和最富有人格魅力的品牌。

  一、從200元到600億元

  雨潤南京總部裝璜的富麗堂皇,管理者説讓員工感覺像是“在五星級酒店辦公”。就在旁邊不遠處的分廠內,四間簡陋的小平房與高大辦公樓顯得格格不入——這是雨潤剛剛到南京時的辦公室,石灰粉刷的這一排100多平米的平房,如今被視為“憶苦思甜”的標誌,幾次廠房擴建中,祝義材都親自指示保留下來。

  多年後,如果有人撰寫中國當代經濟史,這又將是一個內涵豐滿的傳奇案例。從默默無聞到中國馳名商標,從200元到647億元,從南京的一個小企業到擁有近10萬餘名員工、分公司遍佈全國的多元化集團公司,雨潤的品牌騰飛僅僅用了18年。

  (一)幾番浮沉,情定南京

  1990年,當祝義材從安徽大學畢業時,身上僅有200元的積蓄和一腔熱情。沒有雄厚的資金,沒有可依賴的社會背景,憑著非凡的毅力、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為人誠信的品德,祝義材從做水産貿易開始,白手起家收穫了第一桶金。古諺雲:“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為了成就一個實業家的夢想,祝義材放棄了順風順水的水産貿易,耗時4個多月,走遍上海、北京、南京等20多個城市,決意尋找一個能夠讓他為之奮鬥一輩子的理想行業。

  九十年代初的中國,經過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各行各業蓄勢待發。不過,什麼行業才是最基礎、最持久,能幹一輩子的呢?祝義材想到了食品。當時,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百姓對肉類的市場需求穩步上升,肉製品加工行業逐漸成為中國的一個“朝陽産業”。

  不過,當時中國的肉製品行業整體層次還比較低,行業品牌尚未建立,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九十年代初,中國人口達到11億,平均每人每年的肉類消費量是20公斤,粗略估計一年可以消費肉類2200萬噸,這樣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中並沒有一個為人熟知的行業品牌。甚至到2011年的今天,雖然中國人口總數達到13.7億,人均食肉量達65公斤,每年肉類消費總量達到8905萬噸,但是規模化的肉類企業所佔的市場份額依然不到15%。

  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城鄉居民收入的日益提高,推動了消費品總體開支水平持續增長,中國老百姓的消費能力逐年提高。與此同時,中國的城市中産階層群體逐步擴大,對高品質、新鮮、營養及美味的品牌食品需求急劇上升。經濟發展及居民富裕程度的提高,蘊藏中國肉食品市場巨大的消費潛力。長期以來,中國百姓的肉類消費是以豬肉為主,整個豬肉産業鏈基本包括豬苗、豬種、養豬、屠宰、加工、物流等幾個環節,其他的牛肉、羊肉、家禽産業鏈也大致相似,産業鏈縱深發展空間極大。在九十年代初,肉類産業的各個環節往往是分開的,而且多為家庭作坊式的小規模生産,尚沒有一個企業能將肉製品生産各個環節有機串聯起來,形成規模化生産。

  掌握了這些情況的祝義材,心中逐漸形成了明確的目標。回到安徽合肥,祝義材成立了華潤肉食品加工廠,利用自行研製的低溫火腿系列食品很快在當地打開市場。

  祝義材並不滿足於“小富即安”,為了擁有更好的市場投資環境,1992年他果斷地變賣了所有的機器設備,率領著60名有志之士,投資300萬元落戶江蘇南京雨花臺區,並將“華潤”更名為“雨潤”,成立南京雨潤肉食品有限公司。此時的南京,城市居民肉食品需求正隨著經濟發展從飽餐型向營養型、環保型、便捷型轉變,然而當地的肉製品加工廠品種單一,多為罐頭食品,無法滿足南京城市居民不斷提高的生活需求。在這樣的形勢下,祝義材的雨潤品牌有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1/9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