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廣告頻道 > 特別關注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大媒體時代的心理衝突

 

——中央電視臺廣告經營管理中心市場部副主任 佘賢君

CCTV.com  2013年09月05日 16:5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央電視臺  手機看新聞  

  一場轟轟烈烈的這種金融變革正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發生,作為媒體,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幫助金融品牌與消費者更好地溝通。要與消費者更好的溝通,我們就需要充分了解消費者的心理。

  大家都説現在是一個大數據的時代,大數據意味著海量的信息。根據研究,現在每分鐘産生的信息量是相當於美國國會圖書館的3倍,這麼多的信息量在我們的身邊,我們怎麼樣適應?對消費者來講,在海量信息的衝擊之下,他的內心充滿著衝突,要做好品牌傳播,就需要了解這些衝突。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媒體給消費者帶來的五大心理衝突。

  衝突 1:廣泛接觸 VS 謹慎信任

  現在,我們朋友多了,但是知己少了;我們能夠接觸各種各樣的廣告信息,但是什麼樣的信息消費者會信任卻是一個難題。打個比方,我們現場有很多的這種年輕人,現在接觸異性的機會多了,談戀愛更容易了,但是結婚更難了;我們做廣告也是這樣,讓消費者看到容易,但是讓他信任、記住越來越難了。我們看這個是一個社會問卷調查,我們現在,各種各樣的媒體的信任度,比如説廣播、網絡甚至是朋友的信任度與多年前相比都在下降,當然報紙、電視的信任度相對來説還是比較高的。

  衝突2:個性追求 VS 從眾慣性

  每一個人都渴望張揚自我,但是也擔心偏離群體。中國人是一個非常容易從眾的民族,從幾千年以來的大一統觀念,到今天這個多元的社會,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張揚自我,特別是與媒體接觸的時候,我們希望接觸與自己個性相匹配的媒體,希望自己有一個社交媒體的一個圈子,但是實際上從眾的這種心理在我們的每一個人心目中仍然根深蒂固。

  比如説消費,我們非常容易形成大的消費潮流。比如説前一些年的乳製品行業,中國人一開始是不喝奶的,按照當年牛根生的説法,中國人平均喝奶可能不到兩公斤,不到五公斤,但是西方,新西蘭這樣的地方他們是1000公斤,後來我們乳品行業蓬勃的發展等等。比如説手機行業迅速的發展。但是我們真的是渴望張揚自我嗎?以手機為例,用蘋果手機大家覺得很有個性,因為他本身喬布斯就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但是突然我們發現我們身邊所有的人都在用蘋果手機的時候,這還是張揚自我嗎?最後發現這個其實也是從眾,還是回到從眾了這種慣性。

  所以,儘管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自媒體或者説社交媒體這個圈子裏面,但是我們在低頭玩微信、玩微博的時候,我們也希望抬頭看電視,抬頭看一看電視,我們需要大事件發生的時候,我們需要看一看主流的聲音是什麼樣子的。

  衝突 3:喜新厭舊 VS 情感忠誠

  喜新厭舊是我們生活的本能,正是因為我們人有喜新厭舊的本性,所以推動著我們不斷的創新。但是這種喜新厭舊的本性讓我們媒體非常難,我們很難有一種媒體長時間能夠得到消費者的這種關注。曾經聊天室非常火,所有的人都在聊天室裏面溝通,但是過不了多久開心網又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開心網之後我們發現微博又成為大家熱衷的一個媒體。微博之後我們發現微信又取代微博,現在微博上明顯的發微博的發稿量小了,現在我們最火爆的是我們騰訊微信。那麼這種熱點媒體如同擊鼓傳花,下一個創新的媒體,創新的這種溝通方式是什麼呢?

  那麼我們這個中間實際上我們注意到這個中間背後變化的是我們不變的一個東西,就是我們其實在渴望溝通,背後是我們渴望有真正讓我們值得信賴的媒體,我們希望能夠有一個忠誠的一個依賴。我們注意到,在眾多媒體類型中,唯有電視在穩定增長。過去的五年時間我們電視的收視時間在逐年的提高,比如説我們2012年我們人均收視的時間164分鐘,比2011年增長了1分鐘。大家看,164分鐘是兩個半小時,大家會想我們真的看電視有那麼長時間嗎?在座的有那麼長嗎?肯定沒有,我也沒有這麼長時間,但是請注意,我們13億人口,我們在座的都是精英,可能沒有那麼多的時間看電視,但是我們普通老百姓真的是,電視是他最重要的家庭娛樂的工具。美國人均收視時間比這個要高的多,250分鐘到280分鐘,所以説實際上我們中國的電視還有非常大的潛力。

  鏈結:開機率風波

  這兩年以來有一個數據説“北京地區的開機率從70%下降到30%”。當時我們看到這個數據的時候,我們付之一笑,這個不是真實的信息,我們沒有注意,但是沒有想到的是,我們很多的企業家,甚至也包括我們金融界的金融家,見到我們面的時候,見到我們客服人員就會問,聽説你們電視不行了,開機率從70%下降到了30%,是真的嗎?我們覺得這個問題嚴重了,這個誤會已經很深了。

  所以我們前一段時間要求CSM發佈了自2001年起的電視開機率數據。事實的情況是,在過去的11年來,電視的開機率從21%到23%,是一個略有增長或者説穩定增長的這麼一個概念。當然我們全天的開機率最高點在晚上的8點50分左右,最低的點是在淩晨兩三點鐘左右,是2.13%,最高是66.81%。我們全天平均是22%左右,也就是説我們全國有4億戶家庭,13億人口有4億戶家庭,平均每分鐘每時每刻都有1億戶左右的家庭在打開電視機在看電視,這個數據希望大家記住,算是一個更正。

  衝突 4:本能偏好 VS 高雅追求

  我們常説,人的內心是魔鬼與天使同在,表現在媒體上,就是一些非常雷人或者是低俗的電視劇、電視節目非常受追捧,收視率非常高。前段時間我們注意到好多電視劇收視率不可思議得高,但是一些主旋律的電視劇收視率被壓下來。後來我們臺領導告訴我們説,説那樣的“雷劇”在中央臺一部也播不出去,説我們寧肯不要收視率,我們也不要那種電視劇,我們不能向收視率,或者説不能向低俗的收視率低頭。

  但是觀眾確確實實都有這種本能的偏好。前段時間我們跟幾個網絡媒體一起開會也在討論這個問題,説網站點擊率一旦低了,就放幾張比較刺激一點的,暴露一點的照片,點擊率一下就可以上去。但是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實際上我們有高雅的追求,我們渴望自我發展,自我進步,有一天我們能自我實現。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是最近央視熱播的一個節目,這個節目讓我們覺得非常的吃驚,當時我們的十套的總監金越跟我們廣告中心溝通的時候,我們説這樣的節目是挺好,但是他的收視率一定不會高,我們説一定不會高,為什麼?這個節目形式太單一了,一點娛樂精神都沒有,就是現場大家聽寫漢字,看你會不會,這個節目有什麼好看的呢?但是我們沒有想到的是,他在中央一套播出的時候,他的收視率逼近2%!逼近2%是什麼概念呢?除了《新聞聯播》之外,全國2%的以上的節目也就只有兩三個,《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這麼一個高雅的、陽春白雪的節目,收視率僅次於《中國好聲音》,所以説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實際上有一種高雅追求。

  衝突 5:憤世嫉俗 VS 主流認同

  現在批評主流、批評政府、批評中央電視臺的聲音非常多,大家都覺得我不批評一下,感覺我不是進步青年,但是批評不等於不認同,大家在一邊批評《新聞聯播》的同時,實際上在認真的觀看《新聞聯播》。

  實際上我們注意到《新聞聯播》的收視率今年比去年同比增長了9.48%,在這個時段的收視份額佔到了36%,同比也在增長。大家知道這種份額增長是非常難的。請注意11.73%的收視率是一個了不起的概念,我們説全國最好的節目收視率2%,10%或2%收視率看起來5倍的關係,但是學傳播,學品牌傳播,學大眾傳播的人都知道,10%和2%絕不僅僅是5倍的關係它的影響力,他一定是2的5次方的關係,這是我們的《新聞聯播》!

  再看我們的《春節聯歡晚會》,大家也是批評,覺得春節聯歡晚會真的是難看,一年比一年難看,但是請注意,大家都在看!《2013年春節聯歡晚會》的收視份率是31%,這只是一晚上的數字,很多欄目一年都達不到這個收視率。今年,我們中央電視臺開門辦春晚,也體現出我們改革的一種決心,我們請了馮小剛的團隊、趙本山的團隊來加盟春晚做導演,今年的春晚收視率一定會飆升,大家過了春節我們再看收視率!

  所以説看起來我們每個人是在憤世嫉俗,但實際上我們的內心也渴望認同這個主流,渴望一起來把我們的國家,或者説把我們的事情一起做好。

  消費者內心的衝突會影響廣告信息的認知,我們面對一個個內心充滿衝突的消費者,我們的品牌溝通難度是非常大的,怎麼樣應對?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需要我們一起來思考。我們中央電視臺也一直在努力,在準確的、努力的,努力把握我們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我們希望能夠搭建一個更有效的溝通平臺,幫助我們的品牌與消費者真誠的溝通。

責編:姜麗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