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宗旨:為消費者、為員工、為股東、為社會服務。
企業使命:釀造美好生活,實現和諧發展,永葆基業長青。
企業願景:釀造最好的酒,成為最具行業影響力的企業。
企業文化定義:求真文化——真,是真誠的態度、真摯的情感、真正的品質、真心的服務、真實的目標。求真,是探索生存與發展真理、永遠真誠以待,執著追求更高目標的過程。河套酒業的求真文化,是積累、吸收的傳統文化,是探索、追求真理的進取文化,是團結融洽、合作共贏的和諧文化,是真誠感恩的奉獻文化。
企業核心價值觀:信任和尊重個人;誠信做人做事;專注自身與行業發展;堅持創新、永不滿足;通過團隊實現共贏。
企業發展觀:不求最大,要做更好。
企業精神:超越自我,追求完美。
經營理念:專業誠信領先。
管理理念:以人為本、質量為本、目標為本。
人才理念:重文憑,更重實績,重才能,更重品德。
企業發展理念:以質量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以共贏為目的。
個人發展理念:我靠河酒成長,河酒靠我發展。
創新理念:引進消化吸收探索變革發展。
營銷理念:以市場為導向,以顧客為中心,實現銷售向營銷的轉變;以品牌為核心,以産品提升為依託,實現由産品營銷到品牌營銷的轉變。
生産理念:定置管理清潔生産。
質量理念:酒品就是人品河酒在我心中質量在我手中。
安全理念:安全第一,安全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要防患于未然,每位員工都必須為自身和他人的安全負責任。
河套發展歷程
溯源——黃河文化孕育了燦爛的中華文明,河套釀酒傳承了五千年的中華酒文化。據史料記載,商代,河套地區為雍州轄地,轄地盛行酒祭;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在五原郡戰勝慶功,犒賞將士,所飲之酒亦為河套地區釀造的曲酒;到漢代稱河套地區為朔方郡,磴口縣境內出土的漢代古酒證實了“套釀説”,昭君出塞從此而過,留下了“公主泉”的傳説;唐代出現官府集中釀酒的壯闊場面;到元代,河套地區興起了蒸餾釀酒,從出土的大量元代燒鍋、酒具及釀酒的文化遺存説明,套釀已經成為北方人普遍飲用的佳釀。這一時期村醪酒肆星羅棋佈,七言詩“傍村酒店已多年,斜插桑麻古道邊。白板凳鋪賓客坐,須籬笆用棘荊編。破甕榨成黃米酒,柴門挑出青布簾。更有一般堪笑處,牛屎泥墻盡酒仙”描繪了鄉村小酒店的景況;至民國時期,河套地區大的村莊都有釀酒作坊和小酒店。
民國初期就已建成的隆記缸坊就坐落在陜壩鎮,佔地約有2畝多,是當時陜壩的一個較大的手工作坊。隆記缸坊是由河北人創辦,釀酒師傅全部為河套當地人。原料主要採用當時河套地區盛産的糜子為主料,輔以豌豆,釀酒輔料也是以當地的米糠為主,主要生産清香型白酒(豌豆燒酒)。工藝上採用人工踩曲,雙馬石磨粉碎糧食。除當地人飲用外,還主要是面對草原上的蒙古人,常見蒙古人趕著駱駝馱著大銅壺過來打酒,曾經産銷兩旺。
隆記缸坊一直持續生産到解放前夕方才歇業。新中國成立後,1952年,地方政府在隆記缸坊的基礎上,建成了地方國營陜壩制酒廠。從此,河套釀酒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代。
創業——1952年4月建成時是河套行政區陜壩煙酒專賣公司附屬廠。同年10月,建成地方國營陜壩制酒廠,資産總額13.4萬元,職工26人。佔地面積2.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968平方米,正式投産後,日産白酒274公斤。河套酒業的創業之路由此發端。1953年,正式註冊“河套白酒”商標。
當時的生産條件是:“轆轤車給水、素油燈照明,木質甑桶穿心鍋大灶蒸餾,人工木锨散熱,原糧石磨粉碎,柳條大筐抬煤,木制獨輪車推醅推糟”,工具簡陋,條件非常艱苦。
從建廠到1978年,由於歷史和客觀原因,酒廠發展非常緩慢。27年來年産量基本上是在500噸左右徘徊,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發展。
轉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為河套酒業的發展帶來了曙光。1980年企業被確定為擴大企業自主權試點單位。有了一定的經營自主權。隨後開始了新産品的研製上市的成績。特別是“河套陳缸”在當時的市場上很有名氣。到1990年,成品酒生産量由1978年的530噸增加到接近5000噸。
發展——1991年,企業更名為“內蒙古河套酒廠”,企業制定了“搞技改,增效益,保質量,拓市場,抓管理,上等級,重科研,創名優”的二十四字經營方針;1992年,制定出臺了《深化改革,搞活企業整體方案》並付諸實施,河套酒業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1997年,企業進行了股份制改造,由國營企業轉制為國有股份制企業;到2004年,轉製成為完全的民營股份制企業;2006年進行集團化改造,組建了“內蒙古河套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到2010年末發展成為以白酒為主業,兼有奶酒、保健酒、包裝物製造。番茄加工。建築和房地産開發。賓館餐飲、物流等多種産業門類的集團公司,有形資産總額30多億元,員工6600多人,佔地面積180萬平方米,企業的發展全面提速,呈現出快速、穩定、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責編: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