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晚,“2012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揭曉,89歲的馬來西亞著名華人企業家、嘉裏集團董事長郭鶴年獲得“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終身成就獎”。
這位擁有“亞洲糖王”、“酒店大王”等多項美譽的馬來西亞首富,雖然並非如李嘉誠(李嘉誠新聞,李嘉誠説吧)一般家喻戶曉,但是提起國貿和香格里拉,卻恐怕無人不知。雖然擁有白糖、酒店、房地産、船務、礦産、保險、銀行、傳媒和糧油等多種産業構成的龐大商業帝國,郭鶴年本人卻像一位“大隱隱于市”的隱者,公開發佈的照片很少,語錄更只有寥寥幾句。數十年來,他公開接受過的採訪只有兩次。極度低調的作風,為郭鶴年和他的商業帝國平添了許多神秘色彩。
隱者多勞
郭鶴年祖籍福建省福州市蓋山,1923年10月6日出生於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1947年,郭鶴年以3萬多美元起家,在新加坡戲館街租下的一座三層老店,成立了力克務公司,經營商務、船務經紀、雜貨業等。1949年,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創立,排行第三、年僅25歲的郭鶴年出任總經理。此後,郭鶴年又成立了馬來西亞糖廠。
20世紀50年代末,郭鶴年孤注一擲將郭氏家族全部資金投入到煉糖業。到上世紀70年代初,郭鶴年成功控制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80%的糖業市場,並通過與印尼首富林紹良合作,將業務擴展到印尼。鼎盛時期,郭鶴年控制了國際市場上每年食糖貿易總量的1/10。1976年,郭鶴年發動了一場倒置收購行動,將玻璃市種植(即PPB集團,被譽為“郭鶴年在馬來西亞商業版圖上的一顆明珠”)變為郭氏的商業艦隊,馬來西亞糖廠成為玻璃市種植的子公司。
隨後,郭鶴年利用在糖業所積累的資本,以“水銀瀉地,無孔不入”之勢多元化發展,分散投資種植業、銀行業、地産業、航運業、保險業、酒店業等領域。時至今日,郭鶴年的商業王國不但橫跨整個亞洲,而且擴展到巴黎、聖地亞哥、溫哥華、智利等地。公開資料顯示,以郭鶴年為首的郭氏家族在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香港等5個國家和地區對豐益國際、馬國際船務(3816.KU)、南華早報集團(SCMP,)、香格里拉等10多家上市公司中擁有控股權或投資。
從白糖、酒店、房地産、船務、礦産、保險、銀行、傳媒到糧油,郭鶴年不但建立起龐大的商業王國,更讓這個商業王國持續向上。郭鶴年成為除了政治領袖外,最廣為人知的馬來西亞人。
隱者多思
與他在商業界風生水起的作風迥然不同的是,郭鶴年這幾十年來一直異常低調,即便是控股《南華早報》後,他仍然對任何訪問都一概拒絕,想多了解一點他私人及家庭的事情絕非易事。因為説得很少,他的深謀遠慮,往往在整個佈局完成以後才能讓人恍然大悟。
郭鶴年商業基地的轉移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在出生地馬來西亞發家後,到了上世紀70年代初期,他將商業基地轉移到新加坡;70年代中期,郭鶴年又開始以香港為基地鞏固自己的商業帝國;從80年代起,他的投資重點又轉向了中國內地。北京香格里拉、國貿等等北京的標誌性建築,就是郭鶴年的傑作。在當時,敢於在中國內地投入數十億資本的外籍商人寥若晨星。
郭鶴年從小受中華文化的熏陶,吸收了儒家傳統道德觀念。他一生以誠心對待合夥人和下屬員工,“要照顧別人的利益”是他的口頭禪。他每年年底都給員工相當好的花紅,對表現好的員工更給予特別的獎勵。他的管理哲學是使員工成為公司的夥伴之一,通過把公司的股份賣給員工,使他們成為公司的一部分,産生認同感和積極性。很多人認為,這正是他成功的秘訣。
事實上,郭鶴年極少談起他的所謂成功秘訣。多思,寡言,是郭鶴年最能區別於其他富豪的特徵。但在“2012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這位年近90的老者,用他一生的經歷和經驗,給年輕人提了四個建議:
“一個,將來無論做什麼事業,要抓住機會,不要東想西想,找到好的項目,要抓緊,推動力要大;第二,必須有耐心,路程中肯定有不少困難,但是不要很容易的克服掉,我記得鄧小平先生叫做不倒翁,打倒了站起來,打倒了又站起來,做生意一定要這樣;第三,成功以後,賺多錢以後要特別小心。幾十年前講失敗是成功之母,我本人的經驗,成功也是失敗之母,請你們大家要注意這點;最後,賺到的錢也最好回歸給社會一部分,越多越好。”
責編: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