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劍南春:讓人難以忘卻的酒事

 

CCTV.com  2012年11月14日 14:5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茅臺吧  

  進入劍南春VIP品牌俱樂部>>> >>>

  頭一回聽説劍南春,就感到這酒名很有韻味。然而,更讓我意想不到的是,我初涉中國酒文化研究,居然就從劍南春開始。

  那還是1990年,在上海飲料文化理論研討會上,我的論文獲獎,並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時隔不久,我看到該報刊登了劍南春酒廠為舉辦國際文化學術討論會,向海內外徵集論文的啟事,便用三個月時間,寫成了題為《中國酒文化走向世界》的學術論文。

  第二年5月,我以獲獎論文代表的身份,有幸到成都參加了由劍南春酒廠等單位主辦的“首屆國際酒文化學術討論會”。這次會議吸引了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進行學術交流,體現了當代中國酒文化研究的整體水平,開創了國際酒文化交流的新時代,,還彙編出版了首部中國酒文化研究的學術論文集,特別是其中收錄了現已謝世的中國酒界元老陳(左馬右匋)聲、方心芳,科技史學專家吳德鐸,民俗學專家張紫晨等人的學術論著,大大提高了會議的學術地位。

  這次會議有兩件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件事是蒸餾釀酒技術的發明及應用是世界科技發展史的一件大事,也是現今學術界爭論不休的敏感課題。國際上公認的説法是,蒸餾技術在阿拉伯地區首先出現,並在元代傳入中國。日本學者在會上表達了類似觀點。然而,上海專家在會議上作了關於“漢代青銅蒸餾器”的專題學術報告,提出蒸餾技術源於中國的觀點,引起與會代表的關注和震驚。還有一件事是,日本認為“酒文化”這一概念是日本人首先提出來的,並據此認為日本酒文化研究已有很高的水平。中國代表大多不以為然,我在大會發言中特別提到這個問題,認為日本酒文化僅僅是帶有日本特色的一種文化形式,好比中國茶文化傳到日本,變成日本的“茶道”,但這並不意味着日本茶道可以代表和包容中國茶文化。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獨樹一幟的特徵和內涵,也不是日本酒文化所能概括和替代的。開誠布公的學術交流,使國內外專家學者非常滿意。成為酒文化界有口皆碑的一次學術盛會。

  以後每隔3年,我國都舉行一次國際酒文化研討會,1994年在杭州,1997年在無錫,2000年在咸陽,不僅出版了四部論文集,而且壯大了中國酒文化學術研究隊伍,引起了國際酒文化學術界的重視。由劍南春酒廠等單位首創的中國國際酒文化學術研討會,終於成為中國酒文化走向世界的品牌。歷史將會記住劍南春酒廠這一遠見卓識的貢獻。

  對於我個人來説,首屆酒文化研討會,也在我面前打開了一座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酒文化寶庫,使我的視野豁然開朗。在會議期間參觀德陽“藝術墻”、劍南春酒廠,尤其閱讀了綿竹“泉鄉、畫鄉、酒鄉”的豐富資料後,逐步産生了利用畫冊演繹和解説中國酒文化的想法。

  從此,我利用有限的業餘時間,到全國各地採訪攝影,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以整整6年的時間,編輯出版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國酒文化歷史發展的大型專題畫冊———《中國酒文化》,實現了我在成都會議期間確定的為中國酒文化研究做一些實事的夙願。

  劍南春引導我步入中國酒文化的學術舞臺,使我在中國酒文化研究中取得些許成績。這就是為什麼一提到“劍南春”,我就會想到那溫馨雋永的酒名,仿佛聞到馥鬱悠長的酒香,記起那傳唱千名的酒品、難以忘卻的酒事的原因。

  作者:佚名

責編:王燕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